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重回七零,不做棄婦

第1111章 新年新盼頭

  包田到戶具體怎麼實施落實,上頭暫時還沒個說法。

  李祖富今天召集大家來開會,是因為過幾天會有工作組下來丈量土地,需要大傢夥兒配合。

  土地分割是大事,誠如大多數社員擔心的那樣,李祖富也怕分配不均出亂子,因此很多事情都要提前打好招呼。

  萬幸他之前丟手鬧過一遭,吃一塹長一智,這回社員們哪怕心裡著急也不敢多說什麼。

  隊長說啥是啥,左右是為他們社員考慮著的,等著就是了,是自己的插上翅膀也飛不遠。

  或許是怕再惹急了李祖富,人在這重要的節點上撂挑子不幹,社員們安安靜靜聽著,從頭到尾心平氣和,誰也不敢大聲喧嘩,很從容的就接受了包田到戶這一改革。

  秦小妹也混在人群裡,她知道包田到戶以後農民手裡才會真正的有錢花,後頭幾年才是個體戶的興盛時期。

  得趕緊搞錢,等村廠辦起來,老錢家必須第一個入股!

  開完會的第三天,上頭就來人丈量土地了。

  包田到戶可不是能隨隨便便應付的事情,上頭不知道開了多少次會,擬定了多少種方案才終於定下最終制度。

  社員們擔心的事情人家早就想到了,來丈量土地的同志沒有匆忙糊弄事兒,而是直接住下,實地考察了整整三天才開始幹活。

  他們將土地以距離村子的遠近、用水的方便和肥沃程度做劃分,分為上等田和次等田。

  等到實際分配時,上等肥地按照0.95畝計算,次等薄地按照1.05畝計算,大大減少了分配不均產生矛盾的可能性。

  至於分配給各家各戶的田地位置則是就近分配,盡量讓鄉親們都可以照顧到自家田地。

  當然,考慮到人人都想要位置好、離水源近的肥地,所以具體的分配還得由隊長組織村民共同商議分配方案。

  必要的時候通過抓鬮確定地塊順序後再進行分配,如此好壞全看手氣,就是分到不合心意的地也隻能怪自己手氣不好。

  畢竟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嘛~

  為了此次包田到戶,上頭領導做了十足的準備,還擬定了合同和村民們簽訂承包契約,防止出現私自更換、買賣田地等事,便於管理。

  指示如此清晰,即便是沒讀過書的大老粗也能聽懂,再加上李祖富這個極富聲望的大隊長從旁協助,大溪溝村分田分的還算和諧。

  等秦小妹從林家回來,老錢家的地已經分好了。

  按照人頭分的,男女平等人人有份。

  土地承包合同上有寫明,如果婦女因為結婚戶口遷出,則土地還由娘家人繼續經營,婆家、娘家,婦女隻能佔有一份土地。

  承包期內不因婚嫁調整土地。

  外嫁女如果在婆家沒有分到土地,在娘家也有分配權,這無疑保障了婦女們的基本權益,讓她們可以自給自足。

  至於陳媛這個外來媳婦,她之前是城市戶口,在娘家自然是沒有土地的。

  不過她戶口已經遷入大溪溝村,且憑藉供銷社售貨員的身份便利幫了社員們不少忙,開會時被承認為村集體中的一員,也分到了土地。

  這是件好事兒,意味著陳媛這個城裡媳婦真正的加入了大溪溝村,這對將來她在村廠中占股有很大幫助。

  重生一回,秦小妹知道所謂供銷社售貨員的鐵飯碗根本端不了幾年,相信嫂子也不願手心向上做個閑人,將來的事還得早打算才是。

  好消息一個接一個。

  林家那邊林老爺子是個極有主意的人,他一生為子女考慮,鮮少糊塗,說的話很有分量,秦小妹隻說服了他一個,林家全家就都同意了。

  或許也和政治嗅覺有關吧,林父本來對這批地方國營茅台就感興趣,聽秦小妹這麼一說,當即答應去找門路,過兩天就會給個準信兒。

  和老錢家這樣的平頭老百姓比起來,林家想要囤積茅台要簡單太多,權利很多時候都可以提供讓人難以想象的便利。

  隻要管理物資的林父願意,他甚至可以動用關係將臨近幾個地區的這一批地方國營茅台全部收入囊中。

  無權無勢,僅僅隻是掛靠林家跟著喝口湯也夠老錢家賺的了,秦小妹很滿足。

  各人有各人擅長的領域,很多時候低調些並不是壞事,打上茅台的主意隻是個偶然,能跟著分一杯羹,順便提醒林家一句,大家共富貴,這結果秦小妹已經很滿意了。

  她的主要目標一直是即將開辦的村廠中的占股,這才是她今後生活的最大指望。

  隨著經濟騰飛,各種廠子、私企嶄露頭角,秦小妹的裁縫事業勢必受到很大衝擊。

  和嫂子陳媛的鐵飯碗一樣,終將被時代淘汰,指望不上太久,是要早做打算。

  好在老錢一家雖說不太能理解秦小妹的所作所為,也沒有她的先知便利,可一家人一條心,總會最大限度的去支持對方。

  主打就是一個不理解但試試就當支持孩子了,十分捧場。

  大約是有了盼頭,這一年的新年不光老錢家,整個大溪溝村的村民都沉浸在幸福之中。

  別看隻是分了田地,可土地乃是農民的立身之本,這東西屬於自己和不屬於自己,幹勁兒完全不一樣,下地的精神頭都更足的,一句話概括就是未來可期。

  所有人都沉浸在當家做主的喜悅中,就連知青點中暫住的孤兒們都分了田地,激動的睡不著覺。

  一片喜氣中混著幾聲嘆息,那是三個至今還沒有和家人相認的被拐婦女,寶妹也在其中。

  不知道是她的家人沒有看到報紙,還是看到了不願意和她相認,總之她在大溪溝村一待就是近三年,始終沒有家人的消息。

  因為被拐婦女們大義包攬了照顧被拋棄孤兒們的重擔,社員們倒是從來沒攆過人,可也僅限於此。

  分土地給她們是不可能的,眼下包田到戶,村裡的地都有主了,三個被拐婦女沒有家人可以投靠,也不能再繼續上工幹活掙糧食吃,一時間不知該何去何從。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