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家與家的區別
回大隊的拖拉機上還是那些人,大娘們臉上無一例外都洋溢著幸福滿足的笑容。
這時候能上公社趕趟集,買上半背簍東西帶回去給老人孩子,絕對是實力的代表,有面兒的很。
和大娘們的喜悅不同,知青們大都沉浸在思鄉的惆悵裡,好幾個都在偷偷抹眼淚。
就快到年底了,這次來公社她們有的收到了家裡寄來的包裹,有的收到了家裡來的信,也給家裡寄去了信。
劉亞琴終於也收到了家裡的信,她寶貝的不得了,在搖搖晃晃的拖拉機上,就迫不及待的打開看了起來。
不大的三張信紙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家人對她的思念,她看的仔細極了,生怕漏下任何一個字。
弟弟亞鵬在信裡說,因為快到年關的緣故,小偷小摸的事情在家附近多了起來,爸媽就養了隻小狗看家。
他給狗取了個名字叫思琴,意思是思念姐姐亞琴。
看到這裡,劉亞琴的眼淚就像斷了線的珠子,怎麼擦也擦不完。
這滿滿當當的信紙上,全是家裡這半年來發生的趣事、好事,壞事和愁事卻一件也沒提。
紙短情長,她當然知道家裡不會全是好事兒。
弟弟生下來就有胎裡帶的不足,比起別的健康孩子來,又跑不快又長的矮,在院裡沒少被欺負。
家裡就她們姐弟兩個,她是心疼弟弟才主動報名下鄉的,為了這事兒父母不知有多難過。
同樣收到信的方桂華,撫了撫劉亞琴顫抖的背脊,攥緊家裡來的信,緊閉雙唇什麼也沒說。
她也不知道自己在期待什麼。
家裡每回來信不都是這樣嘛,張口就要糧食、要錢,還要她寄棉花寄布票回去。
合著她來插隊,不是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也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地幹活。
是來淘金子!是來挖銀礦的!
幾人裡,就洪燕燕收到了家裡寄來的包裹,她的喜悅溢於言表,倆手不停的撫摸著厚實的棉被和塞在被子裡的錢票。
笑著笑著就哭了起來。
「嗚嗚嗚···這麼多棉花全給我了,我姐和我哥蓋什麼啊···嗚嗚嗚。」
她家孩子多,她又是最小的,從前在家裡向來隻有撿哥哥姐姐穿剩下的衣裳穿。
可自從她參加下鄉到了大隊以後,家裡但凡有布票有棉花都是寄給她使。
哥哥姐姐來信也從來沒計較過這些,話裡話外都說她受苦了,要她吃好些,不夠吃喝就給家裡寫信。
這麼厚的棉被,一定是集齊了全家的棉花票給她做的,說不定媽還把自己的棉衣拆了吶。
她越想心越疼,平時最大大咧咧沒心沒肺的一個人,這會兒因為一床母親縫製的棉被,哭的像個小孩兒似的,一頭紮進坐她旁邊的秦小妹懷裡。
秦小妹:「······。」
雖然從來沒被父母疼愛、姐妹偏寵過的秦小妹,不太能共情洪燕燕和劉亞琴。
但看到她們過的這麼幸福,被家人深深的愛著,也莫名其妙的被感染到想哭。
她們都是很好很努力的人,應該過的好。
「這被子縫的真好啊,厚實漂亮,這兩天日頭也足,白天曬曬晚上蓋著肯定暖。」這麼厚的被子,燕燕可真幸福。
方桂華打心裡羨慕亞琴和燕燕。
還是下到這大溪溝大隊裡認識了這些同志,她才知道,原來世間的父母也不全是一味索取,壓榨孩子的。
關於方桂華的家庭,幾個處的好的女知青都多少知道一些,看她臉色就猜到她家裡估計又要東西了。
劉亞琴和洪燕燕對視一眼,怕再勾得方桂華傷心,忙擦乾眼淚穩了穩情緒,
她們是同一年下來的,平時又玩的最好,靠著相互扶持才撐到現在,其中最苦最難的就是方桂華。
打從下鄉開始,她家裡就沒寄過來一毛錢、一朵棉花,不時還會來信說家裡誰誰又病了,日子過不下去了。
逼方桂華寄錢和東西回去,根本不管她有多不容易。
都要活活餓死了,還得從牙縫裡摳糧食出來,寄去家裡。
這樣的日子,像是沒個頭似的,眼看就要把她逼死了。
一向直爽的洪燕燕到底還是沒忍住打抱不平。
「桂華姐,你別再什麼都由著你家裡了!這還是趕上咱公社效益好,工分值錢吶,要是你分到的是困難些的公社,不得被她們活活吸死?」
現在離餓死也差不了多少,方桂華現在的樣子就像副會動的骷髏架子似的,看著都讓人揪心。
「桂華姐,你把糧食寄了那麼多出去,你自己吃什麼?今年這麼冷,肚裡沒食兒怎麼熬的過?」劉亞琴擔憂的看著方桂華。
她不懂,都跑這麼遠了,桂華姐還有什麼好怕的?怎麼就這麼心甘情願的被自己家人壓榨剝削!
她們吃的是糧嗎?吃的是桂華姐的血肉啊!
見大家都在關心自己的事情,方桂華有些不好意思。
她知道大家說的全是為她好,可她也明白自己根本無法擺脫母親和姐姐的控制。
沒臉說漂亮話搪塞朋友們,她隻能轉移話題:「今年冬天真是好冷啊,還好咱們搬出來住還搭了炕,誒~這都快年底了,怎麼今年的知青還沒下來?」
大溪溝大隊和其他大隊一樣,每年都有知青下鄉。
往年早的時候還沒秋收知青就來了,最晚這兩天也該到了,可直到現在大家還沒收到任何消息。
話題成功被扯開,知青們紛紛討論起還沒下鄉的知青來。
大家都希望會是自己地區下來的老鄉,再不濟是個好相處的勤快人也行。
經過了大小姐王亞楠的洗禮,女知青們對新同志最大的期盼,就是能聽懂人話,尊重人。
「不知道會來幾個女知青?現在還能住人的就是咱們宿舍和王知青的宿舍了,也不知道大隊長會怎麼分配。」劉亞琴怕來的是王亞楠二號,不免有些忐忑。
她們好不容易受夠了氣,自己出錢搭了炕修整好屋子搬出來住。
要是再來一個高傲大小姐,不是白忙活了?
她的擔憂也是同宿舍其他三人的擔憂。
「沒事兒,王知青屋裡還能住四個人吶,新知青來了就讓她們先上那兒住去,咱們考察兩天,再邀請一個好的和咱一起住。」
她們宿舍最多也就隻能再住一個人了,給誰住都得罪人,確實不如讓新知青直接住在王亞楠屋裡。
反正到了大隊上就得服從安排,怎麼也比不上家裡舒服,知青們應該也有心理準備。
話都說到這兒了,秦小妹便順便打聽了一下王亞楠最近的情況。
原來自從室友們全搬走把地方騰給她以後,王亞楠就失去了做飯和打雜的僕役。
沒有糧食也沒柴火,在冷硬的炕上挺屍了兩天她就受不了了。
先是鬧騰的不行,把大隊長找來吵著要說理。
結果她所謂的道理就是必須有人照顧她的生活,還要勻糧食給她吃,還要燒炕還要鋪被····。
大隊長被她無理取鬧煩的不行,根本不想管這事兒,任憑王亞楠嘴都說幹了也沒答應她的要求,反正她也不敢故技重施了。
那根套過她脖子的扁擔繩,現在就攥在劉亞琴手裡,隻要王亞楠敢說要死,繩子就會幫她掛在房樑上。
鬧了一場,最後大隊長也隻是賒了點兒糧食給她,就不再管了。
最近幾天,大家時不時能看見王亞楠捂著臉往屋裡撿些小柴棍兒什麼的。
估計是實在熬不住了,天氣漸冷,晚上不燒炕根本睡不著覺。
下鄉一年半,城裡來的王知青終於還是要靠自己活過這個冬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