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5章 喜結連理
冬去春來,進入八十年代,城鄉發展好像在一夜之間邁上高速公路,日新月異。
最先感受到改變的是錢木匠、秦小妹這等「耳聰目明」的農村手藝人。
如今政策一再放寬,黑市的存在不再是不可提及的忌諱。
大多數時候,巡邏街道的紅袖章就算髮現形跡可疑的老鄉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存在即合理,黑市不知道方便了多少人生活,其中城市居民更是大有受益。
徹底斬草除根對誰都沒有好處,隻要上頭不下死命令狠抓,底下的工作者也樂意糊弄事兒。
聽說廣州、溫州這些發展更快的城市已經有個體戶拿到了營業執照,雖然個體經營依舊被人看不起,比不得工人社會地位高,可這無疑是個強烈的信號。
預示著從這一年開始,個體經濟將逐步補充國營經濟與集體經濟的不足,為那些沒有工作的社會閑散人員提供就業新方向,進一步維持社會的穩定。
比如回去滬市的趙芬蘭就曾給秦小妹來信說明她準備擺攤經營小生意的決心。
本來趙芬蘭就是因為沒有工作才被動員下鄉的,回城以後也一直閑在家裡,她爸媽原本想給她找對象結婚,但一直沒有相到合適的。
眼看年歲大了,家裡的兄弟們都結婚有了孩子,屋子住都住不下,趙芬蘭一咬牙一跺腳,不顧全家的反對,毅然決然準備成為個體戶,經營小生意。
雖然她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可要下決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要面臨的阻礙可想而知非常的多。
秦小妹倒是支持她,可隔著千山萬水,也隻能在信上鼓勵鼓勵她,順便從重生者的角度隱晦的給她提些建議。
滬市這樣一等一的大城市都如此,小地方更覺個體戶是歪門邪道,除非家裡揭不開鍋,否則能豁出去臉擺攤賣東西的人仍是極少數。
好在這些並不影響錢木匠和秦小妹,他們有固定的客戶群體,手藝精湛價錢公道,輕易不會被撼動根基。
不過個體戶的出現也給秦小妹提了個醒,她準備找時間全家開個會,等時機成熟就去註冊個商標啥的,為以後開辦村廠、工坊做準備。
時代的東風已經吹到千家萬戶,可以守著家業做大做強誰不願意?
隻是當下最要緊的並不是這個。
陽春三月,冰雪消融,萬物復甦,空氣中雖然還有絲絲寒意,但春色已然躍上枝頭。
一大早就得見陽光,正是個合適結婚辦事兒的好日子。
提前好幾天開始收拾屋子,打掃衛生,就連喪彪也被二狗等人按倒徹徹底底洗了個澡,腳墊兒都是粉紅色的。
一早來幫忙的社員才進門,就覺老錢家本來就寬敞的屋子一塵不染,處處整潔有序,讓人一看就心裡歡喜。
住在這樣的地方可不得心情愉悅,難怪錢家的老人越活越年輕,青壯越幹越有勁兒。
收音機被拿出來放在房檐下,播放著評書《嶽飛傳》,勾的一眾社員全擠在院子裡沉浸其中,大師傅喊削蘿蔔皮都沒人動,氣的直嚷嚷要把收音機給關掉。
院中的臨時大竈已經支起來,幫廚的工作熱火朝天的進行著,有條不紊。
裡屋也已經布置完成,紅燭紅布一片喜色,就連窗花也是精心剪裁的春雀銜喜圖,應景。
屋裡能貼的地方都貼了紅雙喜,在能力範圍內最大限度的展示著全家人對這場婚禮的期待。
新郎官已經騎著自行車接新娘去了。
新娘子的親朋也要來吃席送親,大隊長提前兩天借了拖拉機給錢家,村裡幾個社員自發將車鬥洗刷乾淨,車頭也綁了大紅花,和新郎官一道上公社去接人。
算算時間,也該回來了。
院子裡人頭攢動,幾乎每家都出了力。
婦女們幫忙摘菜洗菜;爺們兒將家裡的桌椅闆凳都搬過來,不用主家吩咐,大家自己就會找事情做。
也沒空閑吩咐,這一天老錢一家都忙的腳打後腦勺。
一家子天不亮就爬起來布置房間打掃衛生,又將宴席上要用的食材準備好,這才收拾自己。
新衣新褲新鞋,一水兒的新氣象,就連狗吃飯的盆都給它換了個新的。
按錢老太的話說,「新媳婦進門添人口,沒有比這更大的喜事了,本來就該認真對待。」
秦小妹也換了身新裙子,她平時鮮少打扮,本來就長的漂亮,又正當青春,稍稍一收拾就讓人眼前一亮。
尤其在院中穿梭時輕盈的裙角翻飛,青春活力幾乎撲面而來。
後生們不敢多看,大姑娘小媳婦確是看直了眼,恨不得立即擁有一件同款。
這種抓心撓肝的感覺,在新娘子下車時達到了巔峰。
在大溪溝村,鄉下姑娘嫁城裡的都少見,更別提城裡姑娘嫁過來的情況了,屬老錢家獨一份兒,賺足了眼球。
作為供銷社的售貨員,陳媛本就時髦漂亮,加之她個子高挑,頭小腿長,更是行走的衣架子,穿啥都好看。
沒像這時候的大多數新人那樣穿紅襖或是綠色軍裝結婚,陳媛今天穿的是秦小妹為她量身製作的一套紅色毛呢套裝裙。
精緻的剪裁修飾身材的同時,款式也利落討喜,即便以鄉下社員的眼光來看也是妥帖漂亮的,跟畫報女郎似的,說不出的時髦。
最難得的是她腳上一雙黑色小皮鞋,這時候可沒人穿這樣的鞋,一看就是外頭百貨大樓買的,十分精巧漂亮,襯的她一雙腿又長又直。
新娘子下車要散喜糖,村裡的小孩兒都來了,錢慶春怕人多擠著新媳婦兒,紅著臉一直把人護在身後,都顧不上被人笑話。
漂亮、時髦,與丈夫感情好,婆家又重視。
一時間社員們都不知道該誇老錢家福氣好,娶到這樣體面的兒媳;還是這閨女福氣好,嫁到老錢家這福窩裡了。
婚禮熱鬧非凡,因著陳媛的父親是屠夫,席上的葷菜樣式多、分量足,可把社員們吃美了,一個勁兒的誇錢家敞亮,難怪能娶到城裡的新娘子。
陳家的親戚本來多少有些看不上錢慶春的出身,嫌他是個泥腿子,指望不上。
可等到了地方,親眼看見老錢家這氣派寬敞的院子和屋裡的一應傢具擺設,心裡最後的那點兒鄙夷全變成了不甘心。
啥時候鄉下日子這麼好過了?這院子這傢具這大件兒,城裡都不一定有這麼好的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