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重回七零,不做棄婦

第657章 來的真巧

  大寶領著秦小妹進院時,王大娘正捏著手裡的小紙包不知道藏哪兒好,眼看人就要邁過門檻了,她一咬牙,把藥包塞在了屁股底下。

  她這邊剛把東西藏好,那邊秦小妹銀鈴般的笑聲就響了起來。

  「大娘你幹嘛呢?外頭這麼好的天兒,針線活兒拿到院兒裡做去唄,小心傷眼睛呢。」

  王大娘身旁的炕桌上擺著她常做針線用的針線盒子,裡頭還有半拉沒納完的鞋墊子。

  知道秦小妹肯定是誤會自己躲在屋裡做針線了,王大娘也沒說什麼,招呼人坐下又叫大寶去燒開水來喝。

  家裡的暖壺還是兩口子結婚那會兒買的,已經不太保暖了,想喝熱水就得現燒。

  老王家雖說高低也是個手藝人,可要論掙錢是比不上老錢父子和秦小妹的,這不今天天氣好,老王手裡沒活兒幹,一早就下地去了。

  家裡就娘兒倆在,大寶應了娘的吩咐鑽進廚房裡忙活去了,見小娃走了,秦小妹這才坐在炕桌的另一邊,和王大娘面對面。

  要說這老王媳婦也真沉得住氣,跟個沒事兒人似的,稍微挪了挪屁股面向秦小妹,正要開口拉家常,就聽門外又響起了敲門聲。

  是張木蓮,她在斜對門兒吃了大毛的閉門羹,回過頭找秦小妹來了。

  大寶在廚房裡燒火沒聽見院兒外的動靜,要擱以前,王大娘早跳起來去給張主任開門了,可今天她卻沒動彈。

  兩家關係好,秦小妹也沒把自己當外人,爬起來就給張木蓮開門兒去了。

  她剛一轉身,王大娘臉上的淡定盡褪,掏出屁股底下捂熱乎的紙包就要往炕頭碼放整齊的被褥裡頭塞。

  可她剛站起來,大寶這孩子又跑了進來。

  王大娘被嚇的一屁股坐回炕上,紙包也被她順手又塞進屁股底下。

  隻聽大寶風風火火的說:「娘!張主任也來哩,燒兩碗糖水嗎?」

  「啊?對對對,兩碗,多放糖!」

  「唉~」大寶答應一聲,又風風火火的跑走了。

  王大娘還想再藏東西已經來不及了,張木蓮和秦小妹說著話就走了進來。

  「大概去地裡幹活兒了,沒人在家,我敲了半天門,那院裡像是一個人也沒有,晚點兒再去看看。」

  「今天天氣好,地裡人多,應該是下地去了。」

  天氣不好就能在家休息,那是老錢家和秦小妹這種旱澇保收,不怕年底湊不夠工分兌糧食的手藝人特權。

  一般社員隻要天上不下刀子,都是要去地裡的。

  「誒?我王叔今天也下地去了嗎?」秦小妹轉頭問王大娘,「今兒這天氣真不錯,該是要化凍了吧?家裡的被子褥子再不曬就要長蘑菇了。」

  「誰說不是呢,家裡的柴火都快燒完了,你王叔今兒一早就下地去了,說中午回來的早就上山去看看能不能撿點兒柴火回來。」王大娘和張木蓮打了個招呼,請人坐下說話。

  無事不登三寶殿,張木蓮是婦女主任,回回下到生產隊來都有忙不完的事,今天來找自己肯定是有事兒要打聽。

  王大娘心裡揣著事兒沒什麼耐心,直接開門見山問道:「主任找我有啥事兒?是為了大毛的事兒來的?」

  她本來就愛看熱鬧,昨兒個也去過公屋,知道老秦家和周偉珍栽在張木蓮的手裡都沒得好,對這位張主任很是佩服,說話也很客氣。

  隻是王大娘不問還好,一問張木蓮臉突然就紅了,也不說話,就一直看著秦小妹。

  後者接收到求救信號,尷尬的咳嗽一聲,問王大娘,「大娘,我記得上回咱嘮過對面我大伯娘懷孕的事兒,她吃的那個葯,你知不知道莊上都有誰在吃?」

  哐當!

  被王大娘剛捧起來的針線盒子脫了手,又掉回到炕桌上,把秦小妹嚇了一跳。

  還沒等她問呢,王大娘就眼神躲閃的說:「你···你都曉得了?」

  秦小妹:我應該曉得啥?

  「這小媳婦兒舌頭也太長哩!我還沒捂熱乎吶···」王大娘嘴一撇,很是不滿,對上秦小妹探究的眼神又有些羞赧。

  老臉一紅,緊著找補,「小妹你可別往外說!大娘就是想再試試,你知道大寶一直想要個妹妹,再說我和你王叔這些年省吃儉用也攢了點兒小錢兒···再養個孩子足夠的···」

  越說聲音越小,自己和老王都這年紀了還一門心思想著生娃,這讓王大娘羞恥不已。

  秦小妹聽了半天可算明白過來,下意識後仰身子,驚道:「大···大娘···你的意思是說,已經入手了?」

  真是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王大娘羞紅了臉,悶悶的嗯了一聲,手伸進屁股底下掏出個小紙包來。

  雖然不知道王大娘為啥要把藥包塞在屁股底下,秦小妹和張木蓮倒是也沒嫌棄,接過溫熱的紙包打開,湊近研究起來。

  王大娘則站在一旁說著自己的心路歷程,解釋了這藥包的來路、價格和食用方法。

  原來王大娘早就眼饞這生子秘方了,奈何門路在林幫娣這老貨手裡,她實在拉不下臉去求,隻能觀望著。

  她人緣好,在生產隊裡跟誰都能說上話,日子久了還真叫她等到了個機會。

  莊上一個小媳婦吃了整整一個月的葯還沒懷上娃,家裡男人心疼錢不給吃了,她在家裡說不上話做不了主,手裡還剩下一天的葯也被勒令拿去公社退掉。

  王大娘知道消息,連忙揣上錢找到這小媳婦,將剩下半包葯買了回來,尋思先嘗嘗味兒也行,可巧就讓秦小妹和張木蓮逮個正著。

  小紙包被拆開,裡頭是一灘混色的粉末,狀態有粗有細,顯然不是同一種原材料研磨製作的。

  秦小妹捏了一點兒在指尖碾碎,拿到鼻前聞了聞,有股淡淡的中藥味。

  夾子山上的草藥也很多,土生土長的本地村民多多少少都認識一些,但要秦小妹隻憑味道辨認出來這都是些什麼葯,她認不出來。

  倒是另外幾種細一些的粉末被她挑了出來。

  「這是紅糖、這是炒麵、這是···米粉?」

  這紙包裡裝著的,竟然都是這年代難得的滋補身體的好東西。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