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重回七零,不做棄婦

第1176章 又加訂單了

  錢大伯的喪事辦的倉促,主要是他家裡人太能作了,整個現場兵荒馬亂,親戚們看熱鬧都看的不想看了,第二天一早匆匆忙忙把人一埋便散了。

  喪事過後,天氣恍若突然之間就涼了,早起磨豆甚至得穿上厚襖。

  公屋門前,社員們聚在已有五十歲高齡的石碾旁,彼此之間緊緊挨著取暖,口鼻呼出的熱氣在空氣中散做白霧,內心卻火熱非常。

  正式開始給國鋼廠食堂供貨不過三五天的功夫,大家就摸到了模糊門道,越來越得心應手。

  如今睜開眼睛就有工可做,有錢可掙的日子實在是美,社員們越幹越有勁兒,恨不得長出來三頭六臂,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停歇的幹才好。

  付出有回報就沒人覺得累,這份福氣可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到的。

  之前大溪溝村隻有一間豆腐房,女工七八個,每日產出的豆腐有限,甚至都不夠供應城裡供銷社的。

  不過隔壁兩個村子也設了豆腐房,規模差不多,三個村子加起來正好足夠公社居民的消耗。

  豆腐都是一樣的豆腐,用的是盤磨河的水;磨的是夾子山下長出來的豆,供銷社收購的價格也是一樣的,之前七八年做下來一直都很和諧。

  直到大溪溝村退出供銷社豆腐的供應,擴大規模接了國鋼廠食堂的訂單,這和諧才被打破。

  聽說另兩個村子為了誰做大溪溝這一份豆腐打的不可開交,開了幾次會都沒談明白,如今已經一拍兩散,要各憑本事爭取了。

  「還是咱們隊長有先見之明,早早兒的帶著咱們出來單接國鋼廠的訂單,不僅價格高,還省事兒,不必和那些混子費口水,為了幾分錢打的要死要活,省下來的力氣能多做多少豆腐?」

  這才當上手藝人幾天呢,大溪溝村社員的精神面貌便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儼然已經看不上那幾張分票了。

  隻能說這人有沒有正事兒,活著有沒有指望,差別真是太大了。

  好在是向上的變化,李祖富聽見了也隻是「唉~」了一聲,提點得意忘形的小年輕不要多話。

  村裡的豆腐生意剛剛步入正軌,國鋼廠那邊反應良好,甚至有工人同志找上食堂採購,想要購買豆腐帶回家去烹飪,言語間對大溪溝村產出的豆腐讚不絕口。

  昨天那邊已經統計出名單了,今天得交上比昨天多四十斤的豆腐,以後說不定會更多。

  能把豆腐賣出去是一回事,豆腐賣的好又是一回事,自家制的豆腐反響這樣好,社員們多少是有些驕傲的。

  另兩個村子也就能爭一爭供銷社的訂單,糊弄糊弄老百姓,國鋼廠的單子是萬萬不敢想的,倒是安心。

  加了幾天班,沒日沒夜的搓闆子,總算把村裡社員定做的豆腐模具都交上了,沒耽擱人家的事兒。

  錢家父子三人累的夠嗆,胳膊都擡不起來,陳媛特意回了一趟娘家整了兩幅豬下水,預備做一大鍋土豆燒肥腸給家裡人補補。

  正好姥姥一家子也在,秦小妹下廚,一大早就熱火朝天的忙活開,半中午的時候紅燒肥腸的香味飄滿整個小院兒,把推石磨的兩個舅舅饞的直咽口水。

  「這也太香了!哥,咱們真不出點兒糧食?」二舅小聲道,眼睛還直勾勾盯著廚房的方向。

  大舅白他一眼,狠抓一把黃豆撒在碾子上,沒好氣道:「這會兒你不啞巴了?出門兒那會兒慶春不讓帶糧食你咋不幫你哥說話?去去!推快點兒!」

  石碾邊靠著一把掃帚,大舅提起來就舞,嚇的二舅兩條腿撲騰出殘影,跑的飛快,嘴上也沒閑著。

  「娘你看大哥!哪兒有一點兒當大哥的樣兒!這是把我當驢收拾呢!」二舅忍不住向母親告狀,收到的回應卻隻有嘲笑。

  於老太坐在女婿為她量身定製的躺椅上,身上蓋著棉被,嘴裡磕著剛出鍋的炒瓜子,看著院子裡耍寶的兩個兒子樂的嘎嘎笑。

  到她這個年紀,身子骨還算硬朗,子女和睦,兒孫也都有出息,實在沒什麼可煩惱的。

  說句晦氣話,就是明兒死了這輩子也值。

  血緣親情說起來也怪,住在大溪溝村的這幾天,老於一家誰也沒覺得彆扭,就好像回到了自己另一個家似的,相處自然、和諧。

  「這房子真不錯,啥時候攢夠錢咱也蓋個一模一樣兒的,孩子們都大了,眼看就要住不開了。」大舅媽擡頭緩了緩挑豆花了的眼,打量老錢家院子的眼神中多有羨慕。

  兩個妯娌也點頭稱是,附和著大嫂的話。

  過日子無非是柴米油鹽,衣食住行,眼下實在是倒騰不開,等以後有錢了老於家第一要改善的便是居住環境。

  農村人沒什麼大志向,半輩子辛苦不過是想置兩間大瓦房,讓子孫後代能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

  老錢家這房子蓋起來可惹了不少人紅眼,沒事兒總有社員上門來看結構,思量著自家啥時候能蓋一圈兒同樣的房子。

  也虧的這邊打了個樣兒,反響不錯,帶著李樹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除了日常修豬圈、蓋牛棚的雜活兒,他這小半年裡接了得有四五套農村四合院兒,算是徹底把名氣打出去了。

  就連團隊也壯大起來。

  之前就小溪溝村的幾個後生跟著李樹榦,人數始終保持在五六個左右,忙的很了才會多找兩個雜工,按天結錢。

  自打接下陳莊那邊蓋牛棚的大單後,李樹便有意擴大建築隊規模,在師父鄒老大哥幫助下,說服了不少老師傅跟著自己幹。

  如今人數堪堪突破十五,是遠近十幾個大隊裏手藝最精細,人數也最多的民間建築隊,聽說蓋房的訂單都排到明年了。

  沒活兒乾的想活兒幹,有活兒乾的想回家,李樹現在是大忙人,往往是匆匆忙忙回來一趟,安生飯也吃不上一頓就又被人請去看地基、算材料。

  姥姥一家過來小住,他也隻是昨天抽空回來了一趟,送了兩瓶牛奶過來,吃了午飯又匆匆忙忙趕去了陳莊,都沒留下過夜,可把錢木匠兩口子心疼死了。

  「吃飯啦!」秦小妹掀開門簾兒往院子裡喊了一聲又折回竈台上忙活。

  家裡人多,廚房裡坐不下,錢木匠早就打了一張大圓桌擺在晾房裡。

  聽見要放飯了,舅舅們加快手裡磨豆的速度,舅媽們則是來到廚房幫忙端菜遞碗。

  一大盆土豆燒肥腸端上桌,鮮辣的滋味直往鼻子裡鑽,別的菜都成了陪襯。

  錢慶春最好這口,早饞的不行了,拿起筷子就挑了塊兒大的塞嘴裡,被燙的吱哇亂叫還不忘豎大拇指,「香!就是這個味兒!」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