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12章 制作破冰車
李東生搓了搓凍得通紅的手,朗聲道:“都别慌!這冰厚是厚,但也不是沒辦法。這樣,咱們先下山,我回去琢磨琢磨。”
衆人一聽,都眼巴巴地望着李東生。
老劉頭更是直接問道:“東生啊,你可是有啥好法子?”
李東生笑了笑:“回去再說,回去再說。”
心裡想着,這破冰的工具,還真得好好琢磨琢磨。
他隐約記得在哪個雜志上看過類似的圖紙,隻是年代久遠,記不太清了。
回到家,李秋生和王大壯都像霜打的茄子——蔫了。
金花和李春花見狀,連忙圍上來問:“咋了這是?撈魚不順利?”
李東生笑了笑,故作輕松地說:“沒事兒,就是河裡的冰太厚了,得想個法子破冰。”
他頓了頓,又說道:“我得畫個圖紙,做個家夥事兒。”
金花一聽,立刻來了精神:“啥圖紙?做啥家夥事兒?你還會畫圖紙?”
她男人平時就愛鼓搗些小玩意兒,沒想到還會畫圖紙,真是讓她刮目相看。
“嘿嘿,你男人我本事大着呢!”
李東生得意地揚了揚眉毛,“我去書房畫圖,你給我沖杯麥乳精,暖暖身子。”
金花笑着應了一聲,轉身去廚房忙活。
李春花也好奇地跟進了書房,想看看李東生到底要搞什麼名堂。
李東生鋪開紙,拿起鉛筆,眉頭緊鎖。
他努力回憶着那張破冰車的圖紙,腦海裡漸漸浮現出一個模糊的輪廓。
現在要想破冰,隻能依靠人力和簡單的機械。
他記得那圖紙上的破冰車,是用木頭做的,下面裝有幾個大輪子,前面裝有鋒利的刀刃,依靠人力推動,就能破開冰層。
“哥,你真能畫出來啊?”
李秋生在一旁看得心焦,忍不住問道。
李東生沒有理會他,全神貫注地畫着圖紙。
他一邊畫,一邊在心裡默默計算着尺寸和比例,力求做到精準無誤。
金花端着麥乳精進來,看到李東生認真的樣子,心裡充滿了崇拜。
她男人真是太厲害了!
一個小時後,李東生終于完成了圖紙。他把圖紙遞給李秋生,說道:“拿着,去找村長劉宏,讓他組織人手,按照這個圖紙做個破冰車出來。”
李秋生接過圖紙,仔細看了看,雖然他看不懂那些複雜的線條和符号,但還是能看出個大概。
“哥,你真牛!這玩意兒真能破冰?”
“試試不就知道了。”
李東生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快去吧,早點做出來,早點撈魚。”
李秋生拿着圖紙,一路小跑着去找村長劉宏。
劉宏看到圖紙,也是一臉驚訝:“東生這小子,還真有兩下子!這麼快就畫好了圖紙。”
他立刻召集村民,把李東生的圖紙展示給大家看。
村民們看着這張奇奇怪怪的圖紙,議論紛紛。
“這啥玩意兒啊?看着像個大車輪子。”
“這玩意兒真能破冰?别到時候白費功夫。”
“東生這小子,總是搞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也不知道能不能成。”
劉宏拿着圖紙,敲了敲旱煙杆。
“這玩意兒,要用不少木頭啊。這大冬天的,上哪兒去找這麼多木料?”
一個裹着厚棉襖的嬸子搓着手哈着氣,插嘴道:“就是啊,這冰天雪地的,山路滑得很,砍樹多危險啊!再說,這玩意兒能不能成還兩說呢,萬一不成,那不是白忙活了,還凍個好歹?”
另一個嬸子也跟着附和:“可不是嘛,這大冷天的,貓冬多舒服,窩在炕頭上嗑瓜子多好,誰願意出去受凍啊!”
一時間,村民們議論紛紛,大多都表示不願意在這個時候上山砍樹。
李秋生氣得臉都紅了,梗着脖子嚷嚷:“嬸子們,你們這話說的!我哥畫這圖紙,琢磨這破冰車,還不是為了大家夥兒?這冰要是破開了,魚撈上來了,家家戶戶都能吃上新鮮魚,過年也能多道菜啊!”
“秋生啊,嬸子知道你哥是好心,可這大冷天的,誰願意遭這份罪啊!”
一個嬸子說道,“再說,你哥又不缺錢,他要是想吃魚,去鎮上買不就得了?何必折騰大家夥兒呢?”
“就是,就是!”
另一個嬸子也跟着說道,“這又是砍樹又是做車的,費那老鼻子勁兒,還不如直接花錢買魚省事兒!”
李秋生一聽,更來氣了:“嬸子,您這話就不對了!我哥是不缺錢,可他想着的是大家夥兒啊!他要是隻顧自己,早就去鎮上買魚吃了,還用得着費這勁兒畫圖紙,求爺爺告奶奶似的讓大家夥兒幫忙?”
“秋生說的對!”
老劉頭也站出來幫腔,“東生這孩子,從小就熱心腸,他想着的都是村裡的大夥兒。”
“你們啊,就别再唧唧歪歪了,趕緊的,按圖紙上的要求,去找木料!磨磨唧唧的,像什麼樣子!”
劉宏也發話了:“都别磨叽了!誰要是再敢說個‘不’字,今年的年終分紅就别想要了!都趕緊的,别耽誤時間!”
這可是動真格的了,村民們一聽,不敢再說什麼,雖然心裡還有些不情願,但還是磨磨蹭蹭地散開去找木料。
李秋生雖然剛才有點生氣,但畢竟是熱心腸的大小夥子,看到大家夥兒都不情不願的樣子,心裡也有些不舒服,但還是跟着大家一起去了。
這破冰車關系到全村人的利益,他不能因為一點小情緒就撂挑子。
這尋找木料、打造破冰車的過程,還真充滿了土法煉鋼的意味。
首先,他們要找到合适的樹種。李東生在圖紙上标注了要用一種叫做“鐵桦樹”的木頭,這種樹木質地堅硬,耐磨耐腐,是做破冰車的最佳選擇。
還好,老劉頭想起後山深處有一片鐵桦林,這才解決了木料的問題。
找到合适的樹木後,接下來就是砍伐和運輸了。
這大冬天的,山路崎岖不平,積雪又厚,砍樹和運輸都十分困難。
村民們雖然不情不願,但迫于村長的壓力,還是硬着頭皮,冒着嚴寒,揮汗如雨,硬是把一根根沉重的木頭運回了村裡。

